《醫者心》 幽默感與正義感

施壽全 / 馬偕醫院醫師 2024/03/21 19:10 點閱 1855 次
「笑」有益於身心健康,要「笑」,必須具備有「幽默感」。(網路截圖)
「笑」有益於身心健康,要「笑」,必須具備有「幽默感」。(網路截圖)

無論是私下閒聊或在公共平台,都經常會聽到一種說法:常「笑」有助於維護健康,甚至於延年益壽。嚴格而言,這樣的說法,並不容易獲得科學的實證,但道理倒是講得通的。

人體面對種種外來的侵犯時,防禦機轉之中,都會伴隨有「自主神經」反應,也就是自主神經處於緊張狀態下,若反應過度,將反過來造成身體傷害,但在「笑」的當下,則自主神經是放鬆的。

笑必須具備幽默感

既然「笑」有益於身心健康,當然也對促進團體的氛圍與工作效率,有積極正面的作用。然而,要「笑」,必須具備有「幽默感」。

每個人的「笑點」不同,不同團體的屬性也不一樣,要在團體中傳播詼諧有趣的訊息並不容易,必須要有相當的智慧與處世經驗,能夠看對象,評估場合,觀察時機與氛圍,幽默才能感染全體,達成同樂的效果。

最怕就是上述配套闕如卻自以為是,把肉麻當有趣,甚至引發騷擾異性或羞辱他人的疑慮,期待的好事變成悲劇,是所有人想要表現幽默時,都需引以為鑑戒的。

不將矯情當正義

每個世代或每個社會都有不公不義的事件發生,而也就是在關鍵時刻,總會有對局勢走向懷抱「使命」,具有「正義感」的人士挺身而出,透過慷慨激昂的陳詞或行動,鼓舞了許多人來共同進行革命或改革,這是文明之所以能夠進步的主要原因。

不過,「正義感」其實與「幽默感」很相似,必須要相關的背景與條件都能配合才能發揮作用。有些情勢下,領頭表達意見的人,的確成了創造時代的英雄,但也有人爭取權益則完全是私心作祟,卻包裝成是在為公益發聲。

這樣的例子其實不少見,譬如說,明明是自己偷懶,該受的訓練蒙混過去,基本功夫打底空洞,卻反過來誣賴上司不近人情或苛刻,焦點被轉移了,「矯情當正義」,雖然一時似乎成了群眾哄抬的代言人,終久虛假的面具將被揭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