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殘壘

李昀澔 2014/10/29 23:23 點閱 733 次

下午去衛福部,主要目的是想了解禮拜日東洋醫學會議,有哪些值得追蹤的內容,順便認識醫師跟官人,雖然沒辦法寫出故事,但基本上任務有完成。

但上午去科技部有關「台灣菜」的研究成果發表,沒寫出來就比較可惜一些,雖然這個內容感覺可以跟最近的食安問題做連結,但內容實在太學術、太歷史了,而且感覺應該是一學期的課程,卻想在一小時內講完,就顯得有點空泛。

不過就像科技部人文司蕭司長說的,這絕對是個有趣的研究,因為師大台灣語文學系陳玉箴老師是從統治者的角度,來看台灣從日據時期至今「台灣菜」的變遷。

例如日據時代,所謂的台菜根本是中國菜,1923年日本裕仁皇太子來台灣吃的菜單,包括雪白官燕、金錢火雞、水晶鴿蛋、紅燒火翅、八寶焗蟳、雪白木耳、紅燒水魚、海參竹茹、火腿冬瓜等,看得我都餓了,但基本上離我們認知的庶民小吃其實蠻遠的。

如果硬要說跟最近的食安問題有甚麼牽連,就是我問陳老師說,台灣人為什麼這麼愛吃重鹹跟豬油?她說,早期台灣人就愛吃醃漬蔬菜,不過油用得很少,因為太貴,所以炒、炸的烹調方法不常見,都是加很多水用「半煎煮」,或燉煮的方式,而且因為不是瓦斯爐而是用灶,也很少用蒸的,因為蒸的「太耗能源」。

所以看起來好像是大家賺了錢之後就學壞了,開始愛吃油,真是嗚呼哀哉。

10月29日工作成果
1. 研究:大量喝牛乳 未必有益健康
2. 酵母菌取代乳牛 人造奶將問世
3. 衛福部撒錢 護理師人力仍不足


李昀澔
10

李昀澔,彰化人,長於台中,現居台北。畢業於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性喜聽音樂及慢跑,因為慢跑的時候可以聽音樂。感謝醒報提供優質新聞環境,希望能為讀者帶來觀念「較正確」的醫療新知,以及最乾淨的娛樂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