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失智關鍵 中研院找出元凶

李昀澔 2014/09/16 20:53 點閱 7727 次
中研院助研究員陳韻如(右圖中)團隊發現,TDP-43蛋白球狀聚合體是引發以中年患者為主的「腦前側額顳葉失智症」關鍵。(photo by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助研究員陳韻如(右圖中)團隊發現,TDP-43蛋白球狀聚合體是引發以中年患者為主的「腦前側額顳葉失智症」關鍵。(photo by中研院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國內失智症研究登上國際頂尖期刊!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助研究員陳韻如團隊發表於《自然通訊》期刊的研究發現,過去被認為是「漸凍人症」致病原因的「TDP-43」蛋白,除與老年患者為主的阿茲海默症有關,若組成「球狀聚合體」的結構,也會破壞大腦神經細胞,引起以中年患者為主的早發型失智症。

陳韻如團隊證實,「全長」的TDP-43蛋白,會在短時間內形成類澱粉蛋白球狀聚合體;陳韻如也與成大臨床醫學所副教授蔡坤哲合作,將TDP-43球狀聚合體注入實驗鼠腦部,結果發現TDP-43會毒害實驗鼠的神經細胞。

「腦前側額顳葉失智症」與一般較熟知的阿茲海默症類似,患者可能出現記憶、認知能力退化及情緒異常等症狀,但阿茲海默症患者多在年滿65歲後發病,腦前側額顳葉失智症則好發於中、壯年族群。

過去研究顯示,包括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亨丁頓舞蹈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都與蛋白質結構異常形成的「類澱粉蛋白」有關,但學界過去並不認為TDP-43會形成類澱粉蛋白的結構,也認定「片段」的TDP-43蛋白,才是引起腦前側額顳葉失智症的主因。

「在正常狀態下,TDP-43主要負責調控其他基因的『轉錄』作業,並不會形成球狀聚合體。」陳韻如分析,約有不到1成的腦前側額顳葉失智症患者,是因為TDP-43基因突變而致病,但多數患者都是因不明原因,出現TDP-43蛋白大量增加,並形成球狀聚合體結構的現象,仍有待進一步研究釐清。

過去研究也發現,部分阿茲海默症患者腦中,同時存在TDP-43蛋白與「乙型類澱粉蛋白」異常堆積的現象。

陳韻如解釋,具「類澱粉蛋白」特性的物質,常會彼此影響堆疊的結構,研究團隊將TDP-43球狀聚合體混入乙型類澱粉蛋白後,竟意外發現乙型類澱粉蛋白會大量形成對神經細胞具有毒性的球狀聚合體,因此TDP-43極可能也是阿茲海默症的致病原因之一。

延伸閱讀:研究摘要。
http://www.nature.com/ncomms/2014/140912/ncomms5824/full/ncomms5824.html